西藏历史文化指南:
西藏在很久很久以前,西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从遥远的南方飘来一块巨大的大陆板块在此与欧洲板块相撞,从此,地球上隆起了一块最高的地方,今天高海拔、气候寒冷的地区,在远古时代曾是气候湿润炎热、海拔较低的亚热带森利和草原,为古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公元7世纪以前,西藏有许多氏族部落,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战事不断,当时部落当中,吐蕃部落正处在崛起和发展时期,它拥有雅鲁藏布江流域丰饶的农田和牧场。吐蕃的国都最早是在今山南乃东县的雍布拉康。吐蕃的第三十二代王子囊日松赞继承王位后,巩固了吐蕃的江山。后来,为了避开部落内部的反对势力,囊日松赞把国都从山南乃东迁到今墨竹工卡县境内的甲玛地方,修建了甲玛王宫。
公元7世纪初,囊日松赞的儿子松赞干布继承了王位,松赞干布完成父业,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建立了西藏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
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松赞干布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公元633年将吐蕃政权迁都拉萨,在拉萨红山之巅建造宫堡布达拉宫,并在宫堡周围修道路,盖房屋,渐渐使拉萨成为吐蕃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病故。吐蕃王朝渐渐走向衰败。由于藏王赤松德赞,长期对外用兵,大兴土木,加重了广大民众的负担,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导致变乱接连发生。公元823年,由于吐蕃王朝内部大贵族互相争夺政权,社会动荡不安,奴隶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吐蕃王朝从此彻底崩溃。
元朝,西藏正式归入祖国版图,结束了西藏内部长期分裂的局面,人民得到了安定的生活。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近代,西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反抗帝国主义的入侵,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正式成立;1956年4月,西藏自治区成立。从此,西藏社会步入全面发展的兴盛时期。
在西藏,最主要的民族是藏族,西藏人烟稀少,90%的人口过着游牧生活。农民主要居住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尼洋河和年楚河流域。这里物产贫瘠,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豌豆和油菜籽。占据了西藏的大部分面积的藏北大草原是牧民、牦牛和羊群的家园,牧民们带着他们的畜群和帐篷逐草而居。其他约1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艺品制作,其中有许多是工人和政府官员。西藏的文明是高原的灵魂,西藏因为藏族而多姿多彩。其中表现为歌舞的海洋,以及建筑、壁画和唐卡艺术,在文学表现上西藏的文学百花园尤为突出,在传统的医学上藏医别具特色。
藏医
藏医藏药历史悠久,相传公元初期,就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本医”,主要靠放血、火疗、涂摩三种疗法进行医治各种疾病。另外还有热酥油止血、青稞酒糟治疗外伤等原始简单的治疗方法。文成公主入藏时,传说她带去了“治404种病的医方、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金城公主进藏又带去许多医务人员和医学论著,并把医学书籍译成藏文,这对藏医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学的百花园
藏族文学有两大类,一是民间文学,即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二是文人文学,即书面记录整理的故事。藏族一般称故事为“钟”。西藏的诗歌分为民间诗歌和文人诗。民间诗歌,就是人们常说的民歌,按时代划分又有传统民歌和新民歌,藏语总称为“鲁谐”。鲁体民歌,主要流行于藏北高原地区,一般每首四句或八句构成;谐体民歌,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或阿里,有的既唱又跳,有的只唱不跳,有的进行对歌,一般每首也是四句八句。文人诗按其内容分为道歌诗、格言诗、情歌和一般诗。情歌在西藏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著名的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歌》。
在藏族文化百花园里,最绚丽多姿的是《格萨尔王传》了,这是一部长篇英雄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吐鲁蕃王朝崩溃后约占全面积2/5强的藏区陷入群雄割据局面的情景。
想了解当地完整的旅游信息,请点击这里:西藏旅游攻略
©2005-至今 中航国旅官网 粤ICP备0501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