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国旅首页

重庆当地特色

首页 > 目的地指南 >中国>重庆 >>

重庆当地特色

发布日期:2013-01-04       中航国旅 广州旅行社

重庆当地特色:

重庆三大特色之火锅
   
 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代表。据说以前船工在江边升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汤,加入各种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湿,船工吃后,酣畅淋漓。这习俗沿袭下来,日渐丰富,成为重庆人特有的美食。现在重庆已获得“中国火锅之都”的名号。


 吃火锅的地点,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去装修豪华典雅、具有浓厚巴渝文化气氛的火锅大酒楼去吃,这其中以洪鼎•每人美、秦妈、德庄、苏大姐、巴乡鱼头、齐齐、小天鹅等为代表。
   
 二是到便宜一点的“三拖一”店吃火锅。这种大众化的火锅店在重庆随处可见,有的甚至把店开到了人行道上,临时搭建的篷式“游击店”,做完了生意就撤。不过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重庆火锅文化和码头文化相结合碰撞出的巴渝特色。
   
 重庆火锅 地道吃法

   ●推荐品尝地:南滨路美食街、解放碑(更多请见重庆特色餐饮栏目)。

重庆三大特色之夜景

 重庆的夜景曾被列为世界三大城市夜景之一,与香港等著名城市并列。


 重庆是山中有城,城中露山,上下爬坡,道路蜿蜒盘旋。这样独特的城市风貌,让人无论站在哪个位置,都能欣赏到层层叠叠的灯光。
   
 初夜时分,以繁华区解放碑为中心,干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民居灯火为背景,层见叠出,构成一片高低井然、错落有致、曲直相映、远近互衬的灯的海洋。车辆舟船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欢笑、笙歌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

   ●推荐观景地:南山一棵树——修建在半山腰上的一个建筑,可俯瞰整个重庆的夜景,特别是渝中半岛和南滨路的夜景。
   
 峨岭公园——公园内有一个两江亭,可以看到嘉陵江和长江的两江风景。
   
 朝天门广场和南滨路。
   
 另外在两江游轮和过江索道、轻轨上,整个山城夜景也可以尽收眼底!

重庆三大特色之美女
   
 “造化出尤物,码头得性情。”重庆美女是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重庆女人漂亮、妩媚,有句很流行的玩笑话可以证明:“到了北京才知官小,到了深圳才知钱少,到了重庆才知自己结婚太早。”美貌之外,重庆女人豪爽、自信、能干,不仅在本地各行各业尽领风骚,而且敢于闯荡天下。
   
 重庆美女们,总是风风火火的穿行在大街小巷,而整个重庆就成了她们的大秀场。如果你想打望美女,首选之地非解放碑莫属。另外重庆的文化重镇沙坪坝,是重庆青春美女集中的地方。

   ●推荐打望地:解放碑、沙坪坝以及各人流量大的商圈。

山城·雾都·火炉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被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错落有致,故有“山城”之称。“雾都”和“火炉”也缘此形成。


 重庆多雾,年平均雾日是104天。相比较而言,有“世界雾都”之称的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东京也只有55天。大雾之时,重庆城内山色尽消,江岸不分。

 重庆夏季特别炎热,城区绝对最高气温曾达到44℃。重庆夏季无风且湿度大,人身上也就感觉更热更闷,这样的天气会长达五个月之久。难怪与南京、武汉并称“三大火炉”。

立体交通

 重庆主城区分布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及其附近河谷地带,界于缙云山与明月山之间,依山傍水,使得道路增加和拓宽十分困难,而建设立体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最有效的办法。
 
 于是重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跨江大桥比肩而立,城市隧道丛生,街道大多此起彼伏九曲十八弯。更让外地游客叹为观止的是,重庆除了自行车难得一见,公交车、轻轨、过江索道、扶梯、轮渡……你能想到的市区交通方式在这里都能看到,甚至能在同一位置一下子发现好几种。再加上遍布市区的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等,共同为重庆“立体交通”构成最好注脚。

   ●特色交通方式:轻轨、过江索道、扶梯、轮渡、山城步道。

巴渝古镇

 重庆境内的险峻山川江流已成了巴蜀文化一种具象,其古村镇有的藏在幽深静谧的峡谷天堑之中,傍水而建;有的立于陡峭险峻的山岩之上,依山而造。随处可觅的石头成为人民建造房屋、街道以及其他生活设施的首选材料。


   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地势缘故,重庆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因此,早先重庆的江边,随处可见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

 近年来吊脚楼已在重庆市区绝迹,仅剩磁器口古镇、新修建的洪崖洞吊脚楼民俗建筑群有意恢复传统,不过在市区以外的其他古镇还可以看到不少。

   ●推荐体验地:龚滩古镇、磁器口古镇、洪安古镇、丰盛古镇、涞滩古镇、洪崖洞。

重庆民间特色介绍:

綦江农民版画

 重庆市綦江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这里盛开着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版画奇葩——綦江农民版画。


 綦江农民版画将石刻、木雕、泥塑、剪纸、挑花刺绣、蜡染等古老的民间工艺融入版画之中,使版画艺术充满了生动、活泼、亮丽、质朴、稚拙、幽默等特点。

 綦江农民版画是中国民间民族艺术的一朵奇葩,受到国内外美术界的高度赞誉。1985年,四川省文化厅、省美术家协会、重庆市政府授予綦江县“农民版画之乡”的称号;1988年2月,中国文化部将綦江县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梁平三绝  
 
 传统的梁山灯戏、梁平年画、梁平竹帘被誉为“梁平三绝”。 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梁山灯戏 俗称“包头戏”,是梁平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剧种。远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2),它就从民间“玩灯”和“秧歌戏”中脱颖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灯戏遍及城乡,逢节日盛会,筑台竞演,逐渐向周围传播,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和南国13个省市数百个县、渗透几十个剧种的“梁山调腔系”。  
   
 梁平年画 曾被誉为“天府之国”三大年画之一。梁平年画起源于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它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造型独特、精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机智幽默,充满强烈的乡土气息,技术上具备了动画、剪纸和漫画的效果,其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作为套色木刻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久看不厌。
   
 梁平竹帘 制作工艺已逾千年历史。具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
梁平竹帘采用当地盛产的慈竹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并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多种表现手法,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它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风韵。

铜梁龙灯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县城距重庆市103公里。铜梁龙灯既是彩扎的龙和灯,又是以龙和灯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活灵活现。

接龙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的民间吹打乐演奏都是有着较长历史渊源的山区乡土风情和传统文化习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植于广大山民中,不断继承、发掘、创新的民间吹打乐形成了风格各异、色彩鲜明的特点,成为山区农村崛起的民间音乐力量。
   
 接龙民间吹打乐被誉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其特点:品种多样、曲调丰富、师传乐班、流派纷呈。1991年接龙成立了民间吹打乐协会,时有会员500余人;1996年接龙镇成立了民间吹乐艺术团。1991年底,重庆市文化局命名接龙地区为“民间吹乐之乡”。在2000年3月重庆市文化局、重庆晚报等单位通过群众投票和专家评议的方式,评出的“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中,“巴渝吹打”榜上有名,就是专指巴南区接龙镇和万盛区金桥乡的民间吹打乐。

秀山花灯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湘、黔、鄂四省市接壤处,那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极为丰富,尤以花灯最受亲睐。
   
 秀山花灯是一种古朴、诙谐、抒情、优美、集歌、舞、打击乐、琴弦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起源于元代土著人的“跳团团”,受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逐步演变发展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花灯道具:花灯,有花有灯。花,手工剪成的各种花镶贴在灯,五彩缤纷;灯,竹篾扎制,白纸糊,贴新边,挂彩吊,分为四角、六角、方形,开道照明,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扇,蒲扇、折扇、双扇,舞动技巧称“扇子功”,有难度;桌,原始花灯的主要道具。
   
 秀山县素称"花灯歌舞之乡"。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一种格调新颖、歌舞动人、为汉土苗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

酉阳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它始于唐代,流传至今。
 
 跳摆手舞,少则数十人数百人,称“小摆手舞”;多则数千人至数万人,叫“大摆手舞”。其舞蹈形式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舞姿多模仿跋山涉水、农事劳动、战斗姿态、岩鹰展翅、日常生活。这些舞蹈动作,舒展大方,生活气息浓郁,表现出土家人粗旷豪放的民族性格。每逢节日喜庆,土家人都要到“摆手堂”或草坪、院坝跳摆手舞。

木洞山歌


 木洞位于重庆东面,长江南岸,是重庆市巴南区的一个镇。木洞山歌有曲调100多种,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还有风俗歌、舞歌等。劳动号子有船歌、石工、搬运、作坊、农事号子和劳动歌,如跑堂调等;山歌有禾籁、神歌、盘歌、罗儿调等,尤以禾籁和盘歌最有特色。木洞打(唱)禾籁有高腔、平腔、矮腔、花禾籁、连八句之分;盘歌除自盘外,还有对盘、连句盘,多为即兴之唱,随和自然,生动活泼;小调有启智歌、修房歌、叙事歌、时调谣曲、吟诵调等;风俗歌有节令歌、酒歌、寿礼歌等。
   
 木洞人的山歌从乡村田野、小溪大河唱到了城市的文艺舞台、高等学府、影视荧屏;从长江岸边唱到了川西平原,闻名遐迩。1990年重庆市文化局命名木洞镇为“山歌之乡”。

九龙楹联


 九龙坡区九龙镇地处重庆西郊,辖6个自然村、4个居委会,农业人口8000余人。20余年来,九龙镇不懈地探索发展特色文化的路子,以楹联创作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扎根民间沃土,通过书画、篆刻等载体,十登山城,八上成都,九出三峡,七渡扶桑。
   
 九龙楹联以其生动的形式、高雅的格调、独特的韵味,辅以书法、金石,颇具观赏性。截至1999年底,九龙镇有3600余人次的群众已经创作出作品24000余幅,其中有万余幅作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有260余幅偻刻在木、石、竹、砖、不锈钢等材料上常年悬挂各地;已经编印《九龙楹联》22辑,累计上万册。2000年3月,九龙楹联获得了“巴渝十大民间艺术”的称号。


 想了解当地完整的旅游信息,请点击这里: 重庆旅游攻略

上一篇: 爱河
下一篇:重庆旅游须知
相关攻略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订单管理

↑顶部

客服热线: 020-62833333关于我们

©2005-至今 中航国旅官网   粤ICP备0501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