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历史文化介绍:
福州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时期,福州先民就创造了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兴建“冶”城,开始了福州最早的城垣建设。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始称“福州”,一直延用至今。
唐末、五代后梁初(公元901~908年),闽王王审知先后扩建“罗城”和南北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故福州亦称“三山”。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令“榕荫满城,暑不张盖”,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誉。
元代,设“福建行中书省”于福州,福州成为省城。明末,唐王朱聿健入闽称帝,福州又称“福京”。清代,福州设为府治。
1933年11月20日,爱国将领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发动著名的“福建事变”,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设于福州。1946年,民国政府正式设立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为福建省省会。
福建名人——福州近现代名人辈出,有南宋爱国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文学家高士其、数学家陈景润、国府主席林森、文学家郑振铎,化学家侯德榜,文学家冰心,华侨领袖黄乃裳等,举不胜举。仅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
传统艺术——闽剧、评话、十番: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1924年,郑振铎先生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评话是福州地区主要曲艺品种,讲究唱、说、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十番原名“协欢”,意为声协和而成欢,是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悠扬动听。
©2005-至今 中航国旅官网 粤ICP备0501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