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电话:020-62833333    固话拨打免费:8007166666
首页 > 目的地指南 > 中国旅游信息 > 北京 > > 文章介绍
旅游产品限时抢购

探访明十三陵神秘的地下玄宫

更新日期:2018-09-07       来源:中航国旅官网

明十三陵大型考察报告专题—探访明十三陵神秘的地下玄宫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13个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十三陵所处地域是一个天造地设的优美山区,距京城约50公里,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经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据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优美的自然形势,正符合风水理论的要求,所以明代便选此吉壤大规模的兴建皇陵。
       十三陵建成到现在已有三四百年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比较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尤其是明十三陵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使这个昔日森严的皇家禁地,如今已变成山明水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胜地。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几百万人次,尤其是明定陵地下玄宫的成功挖掘,更是使明十三陵蜚声全世界,很多外国游客不远万里想一探中国古代皇陵的神秘地宫建筑。

       明定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三位帝朱翊钧,年号万历,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合葬的陵寝。定陵是我国有计划发掘的第一座皇陵。定陵依照永陵规制兴建,陵院长度为317.5米,宽150.3米;宝城坟冢面积为41,526.5平方米;陵院面积为42,935.9平方米;不计外罗城内的总面积为84,462,4平方米。陵园的规模仅次于明长陵,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成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共建6年时间,耗银800万两,其主要建筑有石桥、碑亭、外罗城、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及宝顶下面的地下宫殿。

       1-下面就是明定陵的立体复原图,只可惜地面建筑大多在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时被毁坏

       2-白石桥位于神功圣德碑亭前,单孔,三座,建筑讲究,桥下原有横过的水流,随着历史的变迁,这里便成了“枯”桥,石桥是陵寝风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更是通往定陵的必经之路,是定陵前的第一组建筑物,据史料记载,这座石桥曾在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时遭到破坏,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更是惨遭毁坏,近年在政府的领导下,石桥又恢复了当年的神采

       3-神功盛德碑亭,是记载皇帝一生功劳的碑记,每座陵墓都有。除长陵外,陵前都是无字碑,唐代武则天的乾陵就有此先例。关于十三陵的无字碑,据《帝陵图说》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说过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这样,原由翰林院学士们撰写碑文的重任便落到了嗣皇帝身上。如孝陵碑文为成祖所撰,成祖长陵碑文为仁宗所撰。十三陵前七陵修建完毕,除长陵有碑外,其余六陵均未立碑,直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才为前六陵立碑,同时在长陵一道院内又立了一碑,共7通碑。按规定这7通碑的碑文都应由嘉靖皇帝撰写。可是嘉靖皇帝是个迷信道教的荒淫皇帝,平时就不关心朝政,哪有心思写碑文呢。况且有的皇帝平平庸庸无政绩可写,所以碑虽竖起来了,但始终没有碑文。前代的皇帝都无碑文,后代的皇帝也不好再写了,所以就都成了无字碑了。除长陵和最后一帝崇祯的思陵是清朝时所立,刻有碑文外,其余十一陵均为无字碑。这通碑的阴面,右上方有一块月亮大小的白色,所以此碑又有月亮碑之称。不仅如此,此碑得碑体还异常的坚固,据说明末李自成大军攻入十三陵,放火焚烧皇陵,来到定陵时,想把此碑拽倒,动用了很多士兵都未能如愿,后来多尔衮入侵皇陵,同样对石碑没有办法,文革期间,为了打倒地主阶级的代表万历,表达革命的决心,便决定拉倒定陵前的石碑,四五十人喊着号子,费尽力气,结果绳子断了,石碑却纹丝不动,后来,革命小将只好转移斗争对象了

       4-现在我们看到的定陵大门是陵园的第二道门,左右与红墙相接。游人多误认为此门即是第一道门,在此门前面约100米处广场南端还有一道外罗城门。在十三陵中只有两座陵墓有外罗城,即永陵和定陵。永陵是万历皇帝的祖父嘉靖皇帝朱厚熜的陵墓。当初永陵建成后,建制宏丽。可是嘉靖皇帝仍不满意,他在视察陵工时,问身旁的工部官员:我的陵墓就这样修完了吗?大臣一听,分明是皇帝不满意,赶忙回答;还没修完,外面还有一道外罗城呢;为此,永陵又多修了一道外罗城。而到万历时,他的陵墓规格便仿照他祖父嘉靖皇帝的永陵修建。只可惜外罗城已毁,当然也就没有外罗城门。

       5-定陵的陵门入口,陵门为单檐歇山顶式,制如外罗城门,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其左右各设有随墙式掖门一道。

       6-陵恩门遗址,其制面阔五间(通阔26.47米),进深二间(通深11.46米),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及大小螭首设置齐备。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站在这毁坏的基址上,你也许会发出某种感叹,这一声感叹过后,你是否还会忆起那往昔的岁月,话说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崛起于东北,对明朝展开了进攻,攻城掠地,誓要将大明推倒,而大明皇帝惶恐不安,不积极组织防御,反倒听信术士之言,捣毁了房山金朝的皇陵,认为这样就断了自称后金的满族人的龙脉,从而满族人就不会造成对大明王朝的威胁,只可惜,满族人最终还是攻占了北京,灭掉了大明王朝,并且作为报复,同样摧毁了所谓的汉人的龙脉—明十三陵

       7-月台前设三出踏跺式台阶,左右各设一出,中间的石刻叫做丹陛,丹陛由整块的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图案为龙凤戏珠,江崖,海水,如意云,外面一圈为卷草莲花图,象征帝后统治天上人间。

       8-陵恩殿遗址,祾恩殿,原称"享殿",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明世宗皇帝到天寿山朝陵,更名为"祾恩殿"。"祾"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取"罔极之恩"意。也是就说,到这里祭祀可以得到先帝的护佑,恩德是没有极限的。原殿内日常陈设有神榻(灵座、龛帐)、帝后神牌、册宝、衣冠、御座、香案,以及各种乐器。朝廷遣官致祭时,殿内再增置陈设祭品用的正案、从案、三牲(牛、羊、猪)案匣等。也就是说在当时是供奉帝后神牌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场所。其形制为重檐顶,面阔七间(通阔50.6米),进深五间(通深28.1米),下承须弥座式台基一层,围栏雕饰同祾恩门。

       9-棂星门,又作灵星门(古代"灵"与"棂"通用)或乌头门。建筑形制起源于古代的"乌头染"。《史记》:"正门阀阅一丈,柱端安瓦筒,墨染,号乌头染。"后来,这种柱出头式牌坊门被封建统治阶级名为"棂星门",成为象征王制的尊者之门。《永乐大典》载古赋题句:"棂星名门,王者之制也。灵星垂象,王制之本也。欲知王者所法之制,当识灵星所垂之象。"按《后汉书.礼仪志》载,灵星左角的星名为天田星,"号曰灵星",则灵星为角星之宿。"角星为天门之象",所以,灵星所垂之象就是天门。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把皇宫比作天宫,这种以灵星命名的门便被广泛地运用于宫室、坛庙的神路中,成为一种象征王制、点缀意义极强的标志性建筑。古人曾说过:"圣殿之有灵星门,盖尊圣门如天门也。"毫无疑问,宫室、坛庙、陵寝中棂星门之设,也是尊天子之门如天门了。那么,皇帝入葬要经过"天门",也就是"升天"了。这座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通常游客是不走中间的门的,因为一旦踏入,便意味着下了阴间,无法还阳,当然这只是传统的一种说法。

       10-石五供和方城明楼,石供案上摆放的是石头做成的五个供品,中间一香炉,旁边两蜡台,最外边两花瓶,称之石五供。用来烘托陵园气氛,也是象征后人对祖先的尊敬之意。方城之上的明楼,是定陵的标志性建筑。上面匾额书"定陵"二字。楼内竖"圣号碑",碑额篆刻"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神宗是庙号,显是谥号。在十三陵中保存完整的明楼有三座,定陵就是其中一座。定陵明楼之所以保存完整是因为明楼四角柱石,下起台基,上至阑额,全是整块石料,上下檐的斗拱、额枋、椽、飞、望板和上下檐之间的匾额,都是大块石料雕刻组装而成,通体上下无片木寸钉。施以油漆彩画,不细看,还以为是木构建筑呢!但比起木制建筑要坚固得多。据《帝陵图说》记载:在墙石的空隙内都浇灌了铁液。所以明楼距今已400余年,仍巍峨壮观,完好无损,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11-明楼的后面就是地宫,当年考古队员挖掘了三条探沟,终于找到了地宫入口,从而揭开了明皇陵的神秘玄宫建筑格局,帝王陵墓发展到明清时代,布局、建筑形式趋向定式,封土都采取宝城宝顶的形式。两朝三十多个皇帝和上百个后妃的坟头,都为宝城、宝顶。其建筑方法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墙,宛如一座小城。城墙称之为“宝城”,高出的圆顶称之为“宝顶”。这种宝城宝顶和前方的明楼构成一个整体,不仅突出地显示了陵寝的庄严肃穆,也增强了建筑艺术效果和神秘气氛。那末新中国为什么会发掘皇陵呢?又是为什么会把发掘的对象圈定为定陵呢?让我穿过时空隧道来到1955年,1955年10月,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明史专家吴晗和郭沫若等人向国务院打了一份报告,要求发掘明十三陵,对于是否发掘明皇陵文物界的专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国务院还是同意了发掘明长陵。刚刚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赵其昌担任了发掘队长,并对长陵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但结果很遗憾,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在请示了领导以后,他们对定陵进行了勘察,结果发现了定陵宝城外有城砖塌陷,发现了这一线索立刻请示了领导,上级领导决定挖掘定陵。


       12-就让我们沿着考古队员当年的脚步,探访那神秘的地宫

       13-发掘队在定陵的宝城内侧,即与城砖脱陷处相对应的地方,作出了先开一条探沟的计划。在伸向明楼背后的方向,测好位置,便破土动工,并且在这里发现了“砖隧道”。大门之内的砖隧道,尽管明显地伸向明楼之后,但离明楼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减少出土量和保护园内的古松,考古队决定隔开一段距离,再开第二条探沟。

       14-考古队员干劲十足的进行挖掘,可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一挖就是三个月,竟没有发现任何新的迹象和线索,甚至连砖隧道的痕迹也丢失了,大家心慌了,就在挖掘队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释怀的时候,这块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小石碑出土了,从而使挖掘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15-在小石碑的提示下,队员们挖掘了第三条探沟,在挖开第三道探沟后的一个多月,终于发现了“石隧道”。

       16-石隧道由南北两道大墙构成,呈东西走向。东端略向南弯曲,距砖隧道虽近,但并不衔接,也不完全相对。大墙除顶部及两端接近金刚墙部分,使用少量城砖外,其余为花斑石(见下图)做成。这些花斑石都经过仔细地研磨和加工,光滑平整,色彩绚丽。整个隧道呈斜坡形,自东向西,由浅入深,隧道两壁花斑石,亦由一层递次增多至17层。全长为40米,两墙中距8米。

       17-石隧道的尽头就是金刚墙,金刚墙通高8.8米,厚1.6米,确像是一个魁梧慓悍的金刚大力士把守着地下玄宫的大门。厚厚的墙基由4层石条铺成,石基上方用56层城砖和灰浆砌成。顶部由黄色琉璃瓦做成坚固的飞檐,像是一幅黄金铸就的头盔。斜阳西照,整座墙壁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扑朔迷离,夺人二目。华美的工料和独特的艺术造型,无疑是在向世人显示一种威武和坚不可摧的力量。经过仔细勘查,发现金刚墙有一个隐约可见的开口,开口上窄下宽,呈“人”字形,由墙的顶部延伸下来,原用23层城砖加灰浆砌封,封口不露任何痕迹。

       18-随着宽厚的城砖从墙中抽出,漆黑死寂的洞穴展现在考古队员面前

       19-当他们来到在黑洞中摸索,两扇洁白如玉的巨大石门突兀而现,高高地矗立在面前。它是用整块汉白玉石雕成,历经三百多年仍晶莹如玉,洁白如雪。石门高3.3米,宽1.7米,重达4吨,上面雕刻有纵横九排的门钉,81颗门钉大部分是就原石雕刻的,也有刻好后镶入的。中国人历来视"九"为极阳数。因此,用"九"来装饰皇家建筑,象征着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俯首衔环,十分美观,它是龙得第九个儿子,名为椒图,性情温顺者,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常饰于大门口。虽然石门看上去很笨重,其实设计是非常合理的。因为石门的门首一边较薄为20厘米,门轴较厚为40厘米,门轴相当于门首的一倍,而且门轴上下又呈球冠状,可减少磨擦,当石门开启时,重心偏向门轴,所以开启时较为轻便;门扇上横着一根青铜扇管,其宽约0.84米,厚约0.3米,长3.6米,重量大约为10吨,是它重重的压着石门,作用是为了防止石门的倒塌。发掘队员来到了石门面前,轻轻推了下石门,却不见任何响动

       20-发掘队员通过中间一道约4厘米的门缝发现,巨门之后有石条顶住。后来才知道这石条叫自来石,石条上有“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的字迹,推测当时石门是从外面关上的,即倒关门。发掘人员正是利用这个门缝才将石门打开的。根据史料记载,明末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后安葬于田妃墓中。当时是用拐钉钥匙将石门打开的。发掘人员从中得到启发,找来一根粗钢筋,把一端弯成半"口"字形,竖起来伸入门缝,待接触到石条后,再横过来套住石条脖颈,用木板轻轻向里推动石条,一点点移动起来,直到完全直立,然后慢慢放倒

       21-石条放倒以后,推动石门,石门轰然而开。这封闭了300多年带有神秘色彩的玄宫终于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地下宫殿的前殿中没有任何的陈设,长29米,宽6米,高7.2米,石构拱券式。据推断,其拱券是采用“堆土起券法”建造起来的。即先把两边的墙壁砌好后,内填土夯实,待砌好券顶后,再将,填土掏去,如此一步步、一段段进行艰难建筑的。当打开地下宫殿时,前殿的地面上有一层腐朽的枕木,上面有车辙的痕迹,据说是为了保护地面的“金砖”而铺制的。

       22-中殿高7.2米,宽6米,地面是金砖铺地,现在为了保护地面铺了一层橡胶垫,很遗憾我们看不到金砖了。殿内设有三座用汉白玉石雕成的“宝座”,现在为了游客参观游览行走方便,将三个宝座都摆在一条直线上,其实最初宝座是呈‘品’字型摆放,万历皇帝宝座在中间,左侧为孝端皇后宝座,右侧为孝靖皇后宝座,是为放置帝后牌位之用,牌位为木质,早已腐烂。宝座的区分在于扶手,皇帝的宝座扶手是龙头,皇后宝座扶手是凤头。每个宝座前均设有用黄琉璃制成的“五供”和一只青花龙纹大瓷缸。“五供”为一个香炉,两个蜡台和两个花瓶;大龙缸内原贮有灯油(据鉴定表面油脂为蜂蜡),凝固一起厚5至6厘米,下部为植物油,油面有铜制圆瓢一个,瓢内装有灯芯,灯芯有点燃过的痕迹,大概由于地宫封闭后缺氧而熄灭。此油缸即所谓的‘长明灯’或‘万年灯’。我们看到的青花瓷大龙缸造于明嘉靖年间,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要用其祖父时造的龙缸呢?这又要从明代的青花瓷说起,明代瓷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最负盛名,其中尤以白地蓝花的瓷器为精,世称‘青花瓷”。景德镇是明代烧制瓷器的中心,为供朝廷使用,专门设立了为皇室生产瓷器的“御窑厂”。由朝廷委派专职官员监工督造,并驻有军队看守,设有牢房和刑具,对违反规制的工匠,予以惩治。据文献载,巨型龙缸的制作过程,技术复杂,烧制困难,每窑每年只能烧制三只以下,且成品率极低。为满足宫廷的需要,在御窑厂内专设龙缸窑32座,专门掌握烧造龙缸技术的工匠叫“龙缸匠”,另外还有敲青匠、画匠和各种夫役。倘火候不当就要裂口,青土缺乏同样制不成功。史籍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陆定新,因父母早丧,家境贫寒,只得到窑上学艺。他性情刚直勇猛,而待人宽厚仁慈。嘉靖皇帝需要龙缸,派太监潘相到御窑厂督造。因龙缸不易烧制,工匠无人敢接掌管窑火的差事。陆定新毅然承担其责。但经多次烧制,没有一个成品。太监潘相大怒,下令重责窑民,然而龙缸依然烧制不出。潘相又下令对工匠窑民进行断粮和殴打。几天之内便有五人相继死去,眼看同伴受此苦役之累,陆定新遂于夜间面对熊熊烈火,奋身跳入窑中。翌日开窑,龙缸竟成。众人无不泪下,收其遗骸葬于凤凰山下。窑民感其英烈,在窑厂旁建祠一座,以示缅怀和纪念。这段记载不免带有传奇色彩,但明代为烧制龙缸,确有用女子祭窑的事件。龙缸烧成后,工匠往往逃脱不掉被处死的下场。嘉靖年间,对于青花瓷器的烧造,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地。青花的釉料来自南洋的“苏泥索青”。这是一种十分贵重的原料,用它烧瓷,颜色鲜美,独具神韵,无可与之匹敌。嘉靖四十一年,一督工大臣令工匠烧出12口青花瓷缸后,欲返京领赏。临行前,摆下酒宴,请掌管烧制火候的工匠来饮。席间,这位督工大臣问工匠:“匠师烧制青花瓷器,艺高技绝,劳苦功高。我走后,若朝廷另派他人督工,是否还能烧出更好的瓷器?”工匠不解其意,回答道:“艺无止境。”督工大臣听罢,暗派人在工匠杯中施放毒药,将其毒死。自此,景德镇再也烧不出精美的青花龙缸,万历随葬的青花龙缸,也只好用他祖父嘉靖年间制造的了。这个记载同样具有传奇性质,史学家研究得出结论,自嘉靖以后,南洋的“苏泥索青”渐已绝迹,因此,所烧制的瓷器当然无法与前相比了。

       23-通往左配殿的甬道,甬道上的券门不出檐,无任何装饰,里边有一座石门,青石做成,无铺首和门钉。券门上横以铜管扇,穿以门轴,形式虽同前殿中殿之门,但尺寸却小得多,仅高2.2米,宽0.9米,门内侧同样用自来石顶住。发掘人员用“拐钉钥匙”打开左边石门,沿券道而进

       24-左配殿原设有棺床,棺床上有方孔,内填黄土,即所说的“金井”。左右两配室长26米,宽6米,高7.1米,对称建于中室两侧,左右配殿为对称型建筑,大小相同,均无棺椁,发掘时就是这样空空的,当时的开掘人员面对这空空的棺椁时,以为国宝被盗了,为此还虚惊一场。据专家考证,这左右配殿本是为殉葬的妃嫔准备的,后来由于明朝废除了这项制度,棺床上自然便没有殉葬的棺椁

       25-走出左配殿狭窄的券洞,沿宽敞的中殿继续向里探寻。在万历皇帝宝座的后面,最后一道石门敞开着。这里会有什么呢?

       26-后殿为地宫的主殿,与前、中殿成丁字形,长30.1米,宽9.1米,高9.5米,地面用磨光的花斑石铺成(据说产自河南浚县)。发掘时,在前、中、后三殿的地面上均放有已腐朽的大厚木板,是运入棺椁时为保护地面而铺设的。在后殿中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一座,上面放有三具棺椁。中间的梓棺(梓棺:民间俗称出殡,即将帝后的棺椁由皇宫安葬到陵园之内)为万历皇帝的,两侧是孝端和孝靖二位皇后的。在棺椁左右放有26只盛满陪葬品的朱漆木箱。这些棺椁和木箱原为楠木制成,已腐烂,现在所看到的,是按原状复制出来的模型。在棺床中央有一个长方形孔,中间填的是黄土,也就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寝建筑格局的基本点。在棺椁四周和棺椁内放有玉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称为玉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人认为金井可以沟通阴阳,交流生气,而玉葬能够保持尸体不腐烂。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理想而已,没有什么科学根据。

       27-地下宫殿总面积达1195平方米,地下宫殿地面距宝顶垂直深度为27米,整个地宫为石结构,没有梁柱,完全采用拱券式,以便承受宝顶的巨大压力。400多年来,曾经历过一些地震,但地宫丝毫无损。参观完地下玄宫,我想你不得不赞叹我国当时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

       28-走出地宫,即可见出口前的高大明楼,它是陵墓的标志性建筑,而在我心里,这座碑楼它不仅仅是一座皇帝的功德碑楼,也是考古发掘工作者的丰碑,同时它更是世世代代为守护皇陵的人们的不朽丰碑
相关旅游攻略

 

 

中航国旅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2004-至今   荣获《广州市诚信旅行社》称号   网站备案:粤ICP05015386号
本站参考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本公司联系,我们将马上删除!   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