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桂林,以山水文化著称。其实质是中原文化,其源头在于兴安灵渠。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将先进的中原文化输送到整个岭南。俗话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郭沫若认为灵渠“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奇观。”翦伯赞说:“不到灵渠岸,无由识始皇。”这却是学术界对灵渠的评价了。
桂林山水文化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那就是桂海碑林。桂林奇山异洞中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多达2000多件,绝对世界第一。其中可称文物国宝的摩崖石刻有伏波山的米芾自画像等。因此,在桂林游山玩水历来有“看山如观画,读山如读史”的说法。艺术文史与山水融为一体,堪称天人合一的绝妙注解。
整个桂林城市就是一个山水文化的符号。山水之间是中国人安置其身心的妥善之所。城中城是靖江王城,南天一柱独秀峰是其中心,东西绵延、挺拔俊秀的叠彩山正好成为独秀峰和靖江王城的“靠山”。王城之北有铁封、鹦鹉两山作为屏障,东有漓江为其庇护,西有桂湖形成依托,南有榕杉湖构成附丽。加上桃花江的锦上添花,象鼻山、伏波山、宝积山的巧妙点缀,一个举世无双的山水城市就这样浮出海面。
此外,通过灵渠,中原文化长驱直入,从北向南,为八桂大地带来惠泽人心的诗文哲学、开启民智的文教体制,为八桂人带来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进步理念。南朝,颜谢并称的颜延之为官桂林,长年在独秀峰读书岩读书写作,成为桂林文化城第一个中原文化使者。之后,独秀峰山麓历代建有唐代府学,这是桂林历史上第一个府学;清代贡院,从这里走出了四位状元,人数在整个中国名列第五,他们的英名至今还在靖江王城的及第坊上熠熠生辉;当代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人文学科实力最雄厚的高校。显而易见,以颜延之命名的读书岩已经成为桂林文教中心,文化薪火,千年承传。
文 化 :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桂林,以山水文化著称。其实质是中原文化,其源头在于兴安灵渠。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将先进的中原文化输送到整个岭南。俗话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郭沫若认为灵渠“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奇观。”翦伯赞说:“不到灵渠岸,无由识始皇。”这却是学术界对灵渠的评价了。
桂林山水文化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那就是桂海碑林。桂林奇山异洞中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多达2000多件,绝对世界第一。其中可称文物国宝的摩崖石刻有伏波山的米芾自画像等。因此,在桂林游山玩水历来有“看山如观画,读山如读史”的说法。艺术文史与山水融为一体,堪称天人合一的绝妙注解。
整个桂林城市就是一个山水文化的符号。山水之间是中国人安置其身心的妥善之所。城中城是靖江王城,南天一柱独秀峰是其中心,东西绵延、挺拔俊秀的叠彩山正好成为独秀峰和靖江王城的“靠山”。王城之北有铁封、鹦鹉两山作为屏障,东有漓江为其庇护,西有桂湖形成依托,南有榕杉湖构成附丽。加上桃花江的锦上添花,象鼻山、伏波山、宝积山的巧妙点缀,一个举世无双的山水城市就这样浮出海面。
此外,通过灵渠,中原文化长驱直入,从北向南,为八桂大地带来惠泽人心的诗文哲学、开启民智的文教体制,为八桂人带来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进步理念。南朝,颜谢并称的颜延之为官桂林,长年在独秀峰读书岩读书写作,成为桂林文化城第一个中原文化使者。之后,独秀峰山麓历代建有唐代府学,这是桂林历史上第一个府学;清代贡院,从这里走出了四位状元,人数在整个中国名列第五,他们的英名至今还在靖江王城的及第坊上熠熠生辉;当代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人文学科实力最雄厚的高校。显而易见,以颜延之命名的读书岩已经成为桂林文教中心,文化薪火,千年承传。